当前位置:首页 > 书院美文 > 详细内容
琅 琊 寻 泉 ——品读周为民将军书法(之三)
作者:高凯明  发布时间:2018/11/21  阅读次数:2008  字体大小: 【】 【】【

我愿家国千秋盛,更爱江山万代红。  ——题记     曾山


周为民将军简介

1954年11月生,河北平泉人。1972年毕业于平泉一中,同年12月入伍。1974年5月入党。研究生学历。原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善后办政委,中将军衔,先后4次荣立三等功。


   周为民将军散文书法俱佳,尤其书法《乙瑛碑》和《爨宝子碑》写得确实好。究其个性,无论是汉隶还是魏碑,无不顽强地透露着颜真卿书法浑穆博大,雍容开阔之风韵。谈起习书体会,将军每每提起的却是一道清泉。

   将军告诉我,有时候连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只要提笔习字,眼前总会闪现出颜鲁公的影子。

   唐朝名臣颜真卿因在平原郡守任上起兵抗击安禄山而受朝廷重用,曾任吏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职,封鲁郡开国公。77岁时,因只身赴敌营平乱被叛军李希烈缢杀。“忠义光日月,书法冠唐贤”,颜鲁公书法造诣更是无人企及,他为追祭为国捐躯的从侄颜季明所作的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稿》,以其“干裂秋风,润含秋雨”的书法艺术典范被历代书法家所推崇。将军告诉我,每每想到这些,自己手下的书写就会产生奇妙的效果。而眼前就会出现一道被鲜血染红的泉水。他坚信,这泉水就是颜鲁公流敞千古的血脉。

  这一凝聚着英雄情怀的泉流,也曾真实地在将军身边出现过。



  1979年2月17日凌晨,祖国南疆自卫反击作战打响之后,时任穿插先锋营营部书记的将军带领担架队随部队一起抢占山头。一场激战之后,将军透过弥漫的硝烟,首先看到的便是那道挂在山间的流泉,泉水虽已化为红色,但“叮咚”的水声却依然清脆。先锋营被打散了,大部队失去了前进的“眼睛”,就在这紧急关头,将军临危受命于自己,主动肩负起指挥员的责任,果敢指挥部队集结,使先头部队很快又形成了一支尖刀。在战斗打响的第一时间里,将军火线荣立三等功。

   有关这一段文字记述,我是从战后将军撰写的荣获全国报告文学二等奖的《闪光的尖刀》一文中看到的。战后部队为将军报请二等功,将军坚决不要,他告诉我,能活着回来已属万幸,哪还能再想记功。将军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阵地上那道挂在山间,众多战友用鲜血染红的溪流不时在他眼前溅起朵朵浪花,“叮咚”的泉水声如催征战鼓,不时敲响在耳畔。在那一刻,将军真实地感受到战友们的鲜血通过山泉注入自己的血管,因此,一种灼热的生命之泉常在胸中涌动。在《闪光的刀尖》中我还了解到,临战之前,师首长为保留写作骨干,下令调将军到机关宣传科任干事。当时将军刚刚完成写给父母亲、弟弟和妹妹的三封遗书,便对领导说,当干事是我的理想,不过,这个理想等我从战场上回来再实现吧。将军说,当时根本没想到还能活着回来。

  平日里,将军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对书法的研习上。所以,他会经常想到为书方严正大、做官为国尽忠的颜鲁公。为此,他产生了亲赴古琅琊寻泉的念头。他要去寻找孕育颜鲁公崇高情怀的源头活水。

   泉水遍城无双地,圣贤辈出自一天。这是将军2007年赴琅琊临沂费县寻泉后写下的两句诗。琅琊自古以来就以百泉之地闻名于世。在这块人杰地灵的土地上,汩汩的泉流曾孕育过宗圣曾子,智圣王诩,兵圣孙子,和算圣刘洪,太公望姜尚,诸葛丞相孔明也都出生在这里。将军告诉我,费县有好几位在战场上与自己生死与共的老战友。他们约好了,一块去凭吊费县颜林村颜氏琅琊祖莹和唐代修建的颜真卿、颜杲卿之墓。将军告诉我,1091年,北宋哲宗曾亲令在费县举行声势浩大的祭祀颜真卿活动,以国家的行为把颜真卿推上了神祇地位。而据我所知,琅琊不但出了颜鲁公,还是王羲之、王献之、羊欣、王戎、王衍、王敦、王导、王珣等书法先贤的故乡。将军的琅琊之行是名符其实的饮水思源之行啊。


   将军的寻泉动意始于童年,受老私塾爷爷和书法爱好者爸爸的影响,从小就立志成为一名书法家。将军的故乡平泉因康熙帝盛赞其平地涌泉而得名,县城的“平泉”大石碑就是康熙帝亲书的。平泉是契丹始族的发祥地,更是红山文化的发祥地,“老马识途”、“望梅止渴”等典故就发生在这里。故乡深厚的文化源流滋润着将军的成长,他自幼品学兼优,小学时代便被评为地区少年学《毛著》积极分子,而从小酷爱书法,“涌来虽趵突,泻处总平流”,清人李调元赞叹平泉的诗句,像是早已为后来将军人书具老的书法艺术成就和书如其人的崇高做人境界埋下了伏笔。故乡是将军生命的根,文化的脉,古老的平泉之流,永远滋润着离乡游子的精神家园。

  在琅琊寻泉的思路上,将军又为我插叙了两股幽蓝的古泉,用来说明他对汉隶和魏碑的钟爱。

  第一道流泉是将军于孟子故里邹城峄山脚下找到的:清嘉庆22年的一天,74岁的颜逢甲老人与孙生容等四人在卧龙山前行走时,被路旁一道明亮的泉水所吸引,淙淙泉水把他们带到了下游一位正在洗衣的少妇面前,少妇用来搓洗衣服的是一块天然的长形青灰石,石上刻有“始建国天凤三年二月十三日莱子侯支人为封”等35个汉字,书体以篆为隶,其结构简劲,意味古拙,在泉水的辉映下,刻石宛如一幅神秘的古画在向世人眨着眼睛。这块刻字的洗衣石便是乾隆57年由王仲磊发现,后又失传的著名西汉《莱子侯刻石》。



   无独有偶,同样是清朝的这股清流,当于咸丰2年的一天,流径云南曲靖旗田村时,一块沙石刻碑又呈现在一个有心人眼前,这个人便是曾与林则徐一道焚烧鸦片的两广总督邓廷桢之子,曲靖知府邓尔恒。当时他正用餐,碗中热豆腐上一个清晰的字迹映入他的眼帘,他顺着庭前的流泉一路寻来,最后在一家豆腐坊里发现了一块用来压豆腐的石碑,碑文书体为隶楷之间,正是碗里豆腐的字样。晋安帝乙已年刻就的,被后人称为“滇南第一石”和“已冠古今”的《爨宝子碑》就这样悄悄地揭开了她蛩伏的面纱。

   将军告诉我,为一睹《爨宝子碑》的芳容,他是借出差机会,连夜赶到曲靖的。为寻找名碑的前世今生,将军寻泉的脚步从未停歇过。




   就在将军回过头来讲述他与老战友一块沿着费县温凉河这条由山泉水汇成的河流去凭吊颜鲁公墓园之时,我却开始了对寻泉这篇小文的写前梳理。我想到了将军儿时平泉寻泉的起步,琅琊寻泉的落脚,我还想到了两股古泉给将军带来的喜悦,以及战场上那一被鲜血染红的山泉给他带来的悲情与力量。最后,我眼前出现的是将军的那个束云裁梦的砚台,砚池里有一泓泉水,上面悬着一轮明月,中间是将军奔波的身影。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寻泉,墨染流年,书法人生之修行也。













(小编温馨敬示:本平台将分三次推出周为民将军的书法艺术欣赏,敬请留意和品读。让我们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满满的书法艺术。欢迎新老读者转发朋友圈。祝六时吉祥、岁岁安康、福泽绵长!)



来源:原创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联系QQ及微信:34760178

广东南山书院版权所有  粤ICP备09031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