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院美文 > 详细内容
书香剑气满精神 ——品读周为民将军书法(之二)
作者:南武山人  发布时间:2018/11/20  阅读次数:1968  字体大小: 【】 【】【

尚武崇文真汉子,胸怀家国大丈夫。  ——题记     曾山

                             

周为民将军简介

1954年11月生,河北平泉人。1972年毕业于平泉一中,同年12月入伍。1974年5月入党。研究生学历。原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善后办政委,中将军衔,先后4次荣立三等功。



           周为民将军画像


“山河金汤固,战士铁铠寒。”这是周为民将军的书法作品,布局庄重平稳,笔墨遒劲洒脱,气势恢弘豁达。

言为心声,书法亦为书家心声。将军创作这幅作品时,战火硝烟历历在目。1979年初,南疆逢战事,将军奔赴前线,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身在穿插先锋营冲锋陷阵,生死28天,在国家危难之时,殒身不恤,荣立战功。将军说,“上战场是我军旅乃至一生高光时刻。”将军饱满丰盈的爱国情怀,浸带墨香,直抵人心。



  军旅生涯锻造了将军傲然于胸的精气神,家庭环境则潜移默化锤炼其个性发展。将军出身贫寒,父母都生于军阀混战、苦难贫穷的旧社会,一辈子勤于劳作,俭朴持家。虽然家庭条件艰苦,但老人家毫不放松对孩子的教育。将军自幼在爱好书法的爷爷和爸爸的影响下,只要有空闲时间,必定伏案桌前,手握毛笔,让思绪伴着墨香尽情挥洒。以书为伴,以书会友,为艰苦的生活增添一抹亮色。将军深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未及弱冠之年,便投笔从戎,只身奔赴祖国南疆。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身在军营,特别是走向领导岗位后,将军每日操劳军政要务,加班加点习以为常,闲暇时间少之又少。尽管如此,将军仍未放弃儿时梦想,业余时间总是找空沉潜于秦汉魏晋之风,临习“二王”、怀素、欧阳洵,以及《曹全碑》《乙瑛碑》《史晨碑》《张迁碑》《好大王碑》等碑帖。将军书法以隶篆见长,力求以传承古贤为本,追求阳刚浑厚的书剑之气,笔尖流露出整齐划一、阳光豪气的军旅之风,军旅气质、艺术追求与心灵体悟浑然如一,圆融无碍,自在游走。因而将军常说:“书法艺术只有形神结合才能真正打动人,才能引起观赏者的精神共鸣。”

  “心正则笔正”。道德水准的高低,行为素质的差异,不仅影响着人品,更影响着书法之“品”。书法反映了作者内心世界对艺术的理解,是思想的延伸与情感的流露,因而造就了不同风格的意境美。书法作品的真正魅力在于书法家的性情和品格。将军有着长达四十五年的戎马生涯,历经战火洗礼、饱尝革命风霜,勤钻研、谋胜战,广视域、思未来,一腔赤诚,两肩担当,炼就了豁达的胸襟、洒脱的情怀。这在将军书法作品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这首《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作《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将军的作品,字形横向取势,崇尚扁方,又兼具蚕头燕尾的风格特色。书写质朴奔放、平稳浑厚,流畅、豁达的审美气象呼之欲出。自然永恒,人生有限;江水不息,青山常在。将军对这首词的书法创作,把其中蕴含的旷达超脱乃至“大彻大悟”式的历史观和人生观娓娓道来,令观者心有戚戚,情感共鸣尤其强烈。



  篆书是隶书之源。隶书者,篆之捷也。将军的篆书作品颇能把握其因形立意、体正势圆的特点,线条圆转均衡,结字纯正规范,章法舒朗整齐,别具一格。对篆书而言,要掌控至笔法稳重、线条刚健有力已非易事,而要达到字字工稳而通篇不流于呆板,字里行间还要透出一股婉通的活力,甚至于能辨出自家风貌,那就是另一番境界了。而这幅“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篆书就正有此特点,在沉稳雄健、宗法严谨之中张力和活力自然显露。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将军坚持把对书法艺术的追求化为对社会的感恩回馈,凭借着对军旅生活的热爱、凭借着对党和人民的热爱,在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纪念抗日战争胜利  70 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等重要时期,以及建党、建军、国庆等重要节日,创作贡献了诸多优秀作品,并多次受邀参展,不少作品被军事博物馆等展馆收藏,所得酬劳全部用于社会公益事业。

  风雨南疆戎马路,亦从翰墨觅奇香。书法陪伴将军走到今天,已成为其人生路上难以割舍的独特情怀。伴随改革强军的伟大征程,将军的书法道路也一定会充盈剑气书香,愈来愈宽阔雄伟。




















(小编温馨敬示:本平台将分三次推出周为民将军的书法艺术欣赏,敬请留意和品读。让我们一起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满满的书法艺术。欢迎新老读者转发朋友圈。祝六时吉祥、岁岁安康、福泽绵长!)

来源:原创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联系QQ及微信:34760178

广东南山书院版权所有  粤ICP备09031998号